14 小学与圣人之学
赤色三国
小彭同志
14小学与圣人之学
身为堂堂穿越者,不利用好造纸术印刷术简直是穿越者的耻辱。
正当李定要祭出造纸术大杀四方之时,却出乎意料的发现,在遥远的公元二世纪,中国的造纸术已经相当成熟了。
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,最初发明于西汉时期。在遥远的公元前206至公元前8年,中国已经出现了原始的纸,其质地多为麻制纤维。
麻制纤维纸造价高昂,是一种昂贵的奢侈品。
造纸术的改良在汉朝东汉时期。东汉元兴元年(公元105年)蔡伦改进了造纸术。他用树皮、麻头及敝布、鱼网等常见原料,经过挫、捣、炒、烘等工艺,制造出造价低廉的纸。
这种纸原料成本低廉,质量也大大提高,逐渐被中原普遍使用。这种先进的制纸方式和现代的白纸相比,也并无工艺上的本质区别。为纪念蔡伦的功绩,后人把这种纸叫作“蔡侯纸”。
经过了一百多年,到了三国时期,蔡侯纸已经得到了大面积普及。而李定做了一个小小的创新,那就是利用硫磺漂白纸张。经过漂白之后,纸张的质地有了提高,同时也更加轻薄白皙。
为了便于兵团办公需要,兵团成立了兵团造纸厂,大量生产白纸。
李定和徐冉一同走进兵团造纸厂,厂长赵智亲自出来迎接。
“白纸如今产量如何?”李定开门见山。
“大量利用桑树皮之后,造纸的成品率大大提高,现在日产白纸七百片,裁剪成7乘10寸的办公用纸可达两千余张。”
李定满意的点点头,“非常不错,日产两千张还是不够,即便是根据地的内需也要远远大于这个数字。造纸厂还要继续提高产能,争取产能可以做到外销盈利。”
赵智沉稳地点点头,“我们还在扩大规模,预计一个月之内还会增加三条新的生产线,保守估计日产量可以达到五千张。”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