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2章 :冯家的传承

 纵饮狂歌
    冯家传到冯智戴的手中,智戴勇而有谋,能抚循部众,得士死力,酋帅皆乐于服从。青少年时常随父至洛阳,统领本部精锐之师。

    大业十四年(618),隋炀帝为宇文化及所缢,天下大乱,智戴率部众逃归,但到处都是起义军,所有关隘都已被占领,智戴只好且战且进。

    及至高凉,与其父会师,俚僚各酋帅共拥智戴父子为首领。统部众5万,岭南安定。

    唐武德四年(621)年,其父盎,以所辖之地归降唐朝,高祖授盎上柱国、高州总管,拜智戴为春州(今阳春县)刺史。

    贞观元年(627)十一月,为其父所派,入朝侍帝,帝劳赐加等,授卫尉少卿。七年(633)二月,太宗奉太上皇,置酒未央宫。

    时智戴与突厥颉利可汗同侍宴。高祖命智戴咏诗,又命颉利起舞。因而大笑说:”胡越一家,古未有也”。

    后闻智戴善用兵,又会占卜,遂指着云问智戴:”下有贼,今可击乎?”智戴答曰:”云状如树,方辰在金,金利木柔,击之胜!”帝非常欣赏智戴的才能,迁任其为左武卫将军。

    卒,赠洪州(今江西南昌市)都督。

    现在冯家掌权的是恩州刺史冯智玳,他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孙子,就是圣人身旁的高力士。

    高力士,本名冯元一,祖籍潘州(今广东省高州市),当朝大宦官,冼夫人第六代孙。曾祖冯盎、祖父冯智玳、父为冯君衡,曾任潘州刺史。

    幼年入宫,由高延福收为养子,遂改名高力士,受到武则天的赏识。唐玄宗统治期间,其地位达到顶点。

    由于曾助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,故深得玄宗宠信,累官至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封齐国公。

    一生忠心耿耿,与唐玄宗不离不弃,又在龙门石窟为唐玄宗造像,被誉为”千古贤宦第一人”。

    高力士,潘州人,本姓冯名元一,长寿二年(693年)因岭南流人谋反案年幼被阉割。

    与同类金刚二人于圣历元年(698年)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进奉入宫,武则天嘉赏其聪慧机敏,年幼仪美,让他在身边供奉,后因小过,被鞭打赶出。

    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,高延福出自武三思家,高力士于是往来于武三思第宅。一年后,武则天复召其入宫,隶属司宫台,官府供给粮食。

    高力士身长六尺五寸,天性谨慎细密,擅传诏令,授官宫闱丞。

    景龙年间,李隆基在藩国,高力士倾心侍奉,获得李隆基恩宠相待。

    到唐隆年间(710年)因平定韦后之乱有功,晋封为太子太保,李隆基便表奏力士进入太子内坊局,每日侍奉左右,被提拔为朝散大夫、内给事。

    李隆基即位后,高力士参与诛杀萧至忠、岑羲等人有功,破格授官银青光禄大夫,任内侍省同正员。开元初年,兼任右监门卫将军,执掌内侍省事务。

    李隆基推重宫闱局,宦官稍称旨意者,即授正三品将军,门列肾戟仪仗,故杨思勖、黎敬仁、林招隐、尹凤祥等人,位尊宠专与高力士相同。

    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
    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
    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